close


我一直期待去紫禁城, 從很小很小的時候, 我就這麼期待著.


但是一直到今年, 我才有機會去拜訪紫禁城.


不瞞各位, 我到了紫禁城之後, 對於紫禁城的印象十分破滅,


像是全世界的觀光客都同一時間到了紫禁城參觀,


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休息的, 甚至是連站的位置都沒有.


參觀的時候, 跟別人摩肩擦踵不說, 還要聞到別人的汗臭味,


我們在看中和殿鑾座時, 我女兒都被擠哭了,


大陸人真的是擠功一流啊, 我們真是領教到了.


我對於紫禁城的第一印象, 真的是很差.


但是紫禁城畢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明清二代, 總共二十四位帝位所居住的住所,


我一定要好好地給她瞧一瞧, 以念思古之憂情.


事實上, 現在的紫禁城, 並不稱為紫禁城,


她已改名為故宮, 也就是與台北故宮博物院同名.


跟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不同, 北京的故宮, 所要欣賞的是以元大都為主體,


而改建的紫禁城建築之美, 而非其中的寶物.


因為, 所有貴重的寶物, 都被蔣介石運送到台灣來了,


所以北京的故宮, 並沒有太多的奇珍異寶可以欣賞.


但是紫禁城的建築可就厲害了.


基本上, 整個大北京城是一個"回"字的形態建築, 而中間的 "口", 其實就是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東起東華門, 西起西華門, 北起神武門, 南到午門


其建築之雄偉氣派,金黃色的屋頂, 大紅色的城牆, 貴氣到了一個極致.


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軸線的中心, 這條中軸線延伸出去, 會到大家所熟悉的王府井大街, 中軸線的延伸, 也會到達北京奧運的主場館鳥築及水立方.


目前到紫禁城, 為了安全問題, 只能從南邊的午門進, 北邊的神武門出. 所以整個行程, 必須至少要花費二至三個小時的步行, 完全沒有地方可供休息, 對於年長者, 及腳力不佳的人而言, 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下圖就是午門, 為入紫禁城的城門.



宮內三大殿分別為太和殿, 中和殿及保和殿.


入午門之後, 再往前走一些, 就可以看到最著名的太和殿.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 通往殿內一共有三座橋, 皇上走最中間的橋, 其餘的文武百官走二側的橋.


基本上, 皇上平日並不會在太和殿辦公, 而是在其他地方辦公,


太和殿只有在登基時, 或每年有重大的典禮時才會在此舉行大會或大典.


我特地去走了皇上走的橋, 人很多, 但是心中還是暗暗地開心,


憑我一介女子, 也能夠跟明清二朝的帝王一樣, 走相同的路,


心中的喜悅不言而諭.


我也告訴我家的小公主, 一定要把握這千載難逄的好機會,


假裝自己是皇帝, 慢慢地走, 慢慢地欣賞, 慢慢地想像三四百年前的君王,


是如何地走過這座前, 面對所有的國事及家事.


我想像我是一個皇帝, 走向太和殿, 我真是比明清二朝的文武百官都還幸運, 因為他們都還不能夠走上這條路呢!




在紫禁城全城內, 共有十八個這樣的銅水槽.


水槽的功用, 就如同現在的消防設備,


萬一宮內有失火的情況發生, 水槽的水就可以拿來滅火使用.


為了確保一年四季的水都不會結凍,


水槽的下方在冬天會24小時生火, 以確保水是流動的.


但是, 宮裡這麼大, 以一個太和殿這麼大的面積, 光靠這些個水槽, 是無法滅火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水槽的設計, 是一個求心安的設計, 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中和殿即是取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意思命名.


其功能在於皇帝在前往太和殿之前, 先在此與百官商討事宜之處, 同時也可供皇帝在前去太和殿前休息之處.



紫禁城真的很大, 除了前述二殿之外, 還有乾清宮, 寧壽宮, 坤寧宮, 交泰殿及御花園等......


但是, 身為觀光客的我們, 很難像各大清宮劇裡面的貝勒爺及格格一般, 好好欣賞各大建築, 甚至去御花園內, 看看美麗的花朵及宏偉的大樹, 因為----到處到是人擠人.....


但是, 感念古往今來紫禁城的風華, 還是很令人感動及佩服的.


在台灣, 我們的建築, 似乎很難保存, 我們不斷地蓋很多新穎的樓房, 卻將充滿文化歷史的舊有古宅拆除. 我旅行過很多國家, 特別是在歐洲, 家家戶戶的房子, 很多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古房子, 走在街上, 你可以感覺與歷史接軌, 你可以想像, 你與三/四百年前的古人呼吸到同樣的空氣, 住在同樣的建築物之中, 你會感謝百年前的古人, 替你建造了這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但是在台灣, 我們看不到.


可是, 在北京, 你卻處處到可以感受到百年, 甚至於千年前的古人, 都伴隨在你身旁, 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景象.


所以即使北京紫禁城的遊客多到令我抱怨, 但是, 我還是十分地感謝身處於北京的人, 能好好地保存這樣一片極具歷史意義的地方, 甚至連八國聯軍及文革都沒有破壞, 讓我們得以在多年後欣賞這麼偉大的建築.


最後, 我們要從神武門離開, 之前稱之為玄武門, 也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地方. 在清朝康熙帝由於名諱玄燁, 為了避諱這個名號, 將其名改為神武門.


目前是唯一可以在館內看到"故宫博物院"五個大字的地方, 也就是北京故宫的正門.


正門的對面, 就是景山, 是觀望北京城的最佳景觀.


從景山往下看, 可以看到整座紫禁城的全景, 當然也是拍照片的好地方.


景山之前是皇家園林, 目前為一座公園,


大家所熟悉的歷山崇禎皇帝煤山自縊, 就是在現在的景山, 因此, 在歷史上也極具意義.


綜合言之, 我參觀紫禁城,


是滿足了自己想要當帝王之心的想像,


但是能與歷史環境接軌,


真的是很令人感動與興奮.


好希望台灣未來的建築, 都能考慮到百年後是否能繼續保存,


讓我們的後代子孫, 可以透過我們的建築, 瞭解我們所生存的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卡洛琳.周老師 的頭像
    卡洛琳.周老師

    卡洛琳.周老師聊天室

    卡洛琳.周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