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3362.JPG

最近,我接到一個的朋友打電話來,想找些人去他公司工作,他的公司分布在二岸三地。但是言語中聽到的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他希望年齡在30歲左右,工作經驗只要3~5年的人,能長期在二岸三地彈性調度工作地區的青年人。相較於過去,大家喜歡有經驗的工作者,現在他們希望是有新觀念、新經驗、有彈性、靈活性高的人。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40多歲的人是公司還是中堅份子,但在大陸40歲的人尤其是準備邁入50歲的人,是他們準備要淘汰的工作者。這現象不只存在於對岸,在台灣我們也會慢慢地看到這樣的要求來自企業。

 

以前我們總覺得愈年長經驗值愈夠,愈能給企業和組織帶來不同的想法。不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擁有舊知識及舊經驗的中年人,已經不符合企業的需要。現在企業需要的是具備新流程、新知識、新科技、新作法、新觀念的年輕人在企業工作。因為時代在改變,因應科技的需求,產業不斷地升級,所以企業的主管及工作者,都必須要能因應新時代的改變,而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及作法,讓企業可以符合時代的需要。

 

還記得大約40年前,台灣各地沒有便利連鎖超商,我們小朋友要吃零食,都要到家裡附近暗暗小小的柑仔店。那時候在柑仔店的蜜餞桶,是我超愛的零食,一個個的蜜餞桶及棒棒糖,有著我們滿滿的回憶。老闆們結帳時,沒有條碼、沒有計算機,有的時一個大大的算盤”,沒發票、沒收據,而我們付的是一元、五毛的硬幣。

 

40年後,我們有了許多的便利連鎖超商,除了明亮的空間外,老闆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店長及店員。大家用條碼刷貨品、也用條碼來清點庫存及補貨。而我們可以用現金、手機、悠遊卡付款,多元支付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也挑戰著許多無法接受多元支付的保守人士。

 

許多年長者都因為無法接受新事物,而放棄了學習的機會。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抗拒新科技、新觀念、新作法,而一味地擁護舊思維及舊方法。舊不是代表不好,但是舊必須要能夠有新意,在舊事物、舊觀念良好的基礎下,我們留下最具精神的部份,但是賦予它們新的技術、新的觀念與新的面貌,讓新舊得以融合,在舊基礎下做創新。

 

面對時代的巨浪來臨,我們其實無法用年齡為切點,一昧地認為年齡在某個級距以上的資深員工或主管,就應該被淘汰。我們也無法以某個年齡以下的年輕人就一定具備新觀念,會採用新方法,或使用新科技。

 

年齡,只是一個符號!

 

這個符號,是我們個人加諸給它的意義。如果我們永遠抱持著一個好奇心,對很多新事物都不排斥,正面擁抱這些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讓他們成為我們工作及生活上的一部份,讓學習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時,資深員工或主管也要學習與年輕世代共處,學習看他們的長處,讓年輕人的優點可以被發展,學習運用他們的長處來補充自己不足的知識。資深員工及主管擁有很強的經驗及歷史基礎,若能加上新想法、新觀念、新作法、新科技,那麼年齡就不能成為市場衡量資深人員的偏見。反而是在新舊交融,經驗傳承之下,資深員工可以在未來的人力市場中,佔到更重要的地位。

 

「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是句古語,但是在現在社會中卻是特別地受用。年齡,不能阻礙我們學習新事物的行動,學習是一生的事,只要我們抱持這個精神,採取學習的行動,擁抱新事物,資深員工及主管一定可以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要角。無齡社會的推動,就靠大家一起努力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卡洛琳.周老師 的頭像
    卡洛琳.周老師

    卡洛琳.周老師聊天室

    卡洛琳.周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